第1-5页
abstract
第5-10页
绪论
第10-26页
一、选题的目的与意义
第10-11页
(一)选题的研究目的
第10页
(二)选题的研究意义
第10-11页
二、关于乾陵石刻的踏察与研究成果综述
第11-17页
(一)以踏察为主的研究工作及成果
第11-13页
(二)乾陵石刻理论研究成果
第13-17页
三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
第17-21页
四、文章的结构
第21-22页
五、文章的研究方法
第22-23页
六、文章的写作方法
第23-25页
七、文章的创新之处
第25-26页
第一章 唐代乾陵石刻模式
第26-41页
第一节 从乾陵石刻的布局看乾陵石刻模式
第27-36页
第二节 唐代乾陵石刻模式的石刻现状
第36-39页
本章小结
第39-41页
第二章 在乾陵石刻模式的背景下对唐代祖陵石刻年代考证
第41-62页
第一节 从顺陵石刻的年代对祖陵石刻年代推断的启示
第41-43页
第二节 唐代祖陵石刻的年代问题
第43-61页
一、唐代祖陵石刻年代的辨析
第43-46页
二、永康、兴宁二陵的石刻造型考证
第46-56页
三、唐代祖陵石刻的年代推断
第56-61页
本章小结
第61-62页
第三章 唐代乾陵石刻模式来源的脉络梳理
第62-84页
第一节 献陵石刻考证
第62-72页
一、献陵的概况及石刻年代推断
第62-69页
二、献陵神道石刻的时代特征
第69-72页
第二节 昭陵石刻渊源考证
第72-82页
一、昭陵的营建时间及石刻形成
第72-73页
二、昭陵六骏
第73-79页
三、昭陵蕃君长像
第79-82页
本章小结
第82-84页
第四章 唐代乾陵石刻模式的内涵
第84-95页
第一节 从乾陵石刻的布局上看乾陵石刻模式的形成
第84-87页
一、乾陵石刻的沿袭
第84-86页
二、乾陵石刻的创新
第86-87页
第二节 从丧葬礼仪看乾陵石刻模式中所反映的意义
第87-94页
一、传统儒家陵墓石刻礼仪制度在乾陵石刻中的反映
第87-90页
二、乾陵石刻模式中“献祭”功能溯源
第90-94页
本章小结
第94-95页
第五章 唐代乾陵石刻模式中的石刻考证
第95-117页
第一节 乾陵石刻模式中的“天国”象征石刻组成考证
第95-104页
一、乾陵石刻的“天国”仪式化源于恭陵石刻中“天国”的雏形
第95-98页
二、乾陵石刻模式中构成“天国”象征石刻的解读
第98-104页
第二节 乾陵石刻模式中“献祭礼仪”石刻组合考证
第104-116页
一、“蕃酋像”
第104-107页
二、乾陵“石马与控马者”考
第107-112页
三、鸟形浮雕石屏的象征性
第112-116页
本章小结
第116-117页
第六章 从乾陵“二石碑”的性质到乾陵石刻模式南北门石刻关系辨析
第117-134页
第一节 乾陵“二石碑”归属考证
第117-131页
一、关于帝陵立“碑”的辨识
第118-121页
二、关于对“述圣纪”的认识
第121-123页
三、则天合葬乾陵与皇后y葬制度考证
第123-128页
四、从恭陵、乾陵、定陵碑的位置变化看帝陵石碑的摆放变化
第128-129页
五、乾陵二刻石的意义
第129-131页
第二节 北门石刻推断
第131-132页
本章小结
第132-134页
第七章 乾陵石刻模式的变革与影响及其形成的时代背景
第134-144页
第一节 乾陵石刻模式的变革
第134-138页
第二节 乾陵石刻模式对后世帝陵的影响
第138-140页
第三节 礼制带来唐代帝陵石刻的变化
第140-141页
第四节 天可汗制度与乾陵石刻模式形成的时代背景
第141-143页
本章小结
第143-144页
结语
第144-147页
参考文献
第147-159页
一、古籍文献
第147-149页
二、考古调查报告
第149-151页
三、学术论文及专著
第151-156页
四、译著
第156-159页
插图说明
第159-163页
致谢
第163-165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
第165页